叫什么膜?那种彩色纸箱外面有一层塑料膜?

111 2023-03-09 09:42

叫什么膜?那种彩色纸箱外面有一层塑料膜?

这种机器,很多地方都有卖的,应该是叫纸箱包膜机,东泰厂家,就生产这样的机器。我以前用过,质量和效果还行!

康师傅的历史

基本: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康师傅或康师傅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

历史沿革

顶新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197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集团创业初期,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大陆的经营投资陷 入困境。选中了“天津经济开发区”作为“康师傅”第一个生产基地。

康师傅方便面

“康师傅”方便面在市场上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顶新在大陆生根发展的决心,于是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制面一厂、制面二厂和调料厂相继落成投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此后又先后建成纸箱厂、PSP碗厂、包膜厂、塑料叉厂等配套服务厂商,形成了产业的垂直整和,为“康师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师傅”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从方便食品事业发展到包括糕饼事业、饮品事业等多个事业领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如今,“康师傅”系列产品不仅行销国内,并行销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西欧及俄罗斯等国家。“康师傅”纯净水、绿茶、乌龙茶、果汁饮料、八宝粥、 “3+2”夹心饼干、米饼等产品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012年3月29日下午,中国百事公司发表声明称,商务部已批准了康师傅与百事公司的战略联盟。业内评论,双方此次合作是“各取所需”。

2011年11月,康师傅发布公告,宣布与百事公司达成协议,建立战略联盟。

在双方的合作中,康师傅将获得百事在华的24家灌装厂资产,百事则获得康师傅旗下饮料业务子公司康师傅饮品控股5%股权,康师傅饮品控股则成为百事碳酸饮料的特许装瓶商,康师傅饮品控股还将获得百事旗下的纯果乐、佳得乐等非碳酸饮料业务的分销和生产,而康师傅饮品也将开始将其果汁产品在“纯果乐”产品之下进行联合经营,但是各自品牌不会发生变化。上述分销、生产方面的合作均于2050年底届满。

来自康师傅的信息显示,消费者今后还可以喝到康师傅生产的可乐。

2013年康师傅被兰州国际马拉松列为指定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 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康师傅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一点九八元。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当押进去,准备投产味道很浓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确定的最适合大陆人的口味。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已全面铺开。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作广告的作法,顶益决定采用一个相对比较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在称呼上,为适合北方人的思维方式,顶益决定用“师傅”这个词以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当时台湾对大陆观众还很有吸引力,为迎合观众心理,这位“康师傅”当是来自台湾!这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份量足的特点,广告词则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的见”。 1991年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插播条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几乎等于不花钱做广告!康师傅决定展开“康师傅”的大规模广告攻势,选在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剧前的黄金时段播出。当画面非常漂亮的“康师傅”广告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各地开始纷纷注目“康师傅”,掀起一股抢购狂潮。老百姓的热情即刻传染给批发商,甚至一度出现了顶益门前排长队,批发商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订货的场面。 为应付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顶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入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招收培训人员。1992年,第一碗面出笼。6个月内,顶益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将生产线扩大至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康师傅”畅销全国。 “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曾说过,“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 难得的时机和独到的营销策划造就了“康师傅”。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龙头位置达十余年之久。 多样化:拓展事业 自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畅销以来,天津顶益的资本总额由初期的8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亿美元,整个资产翻了25倍。至1995年,年营业额已由当年报0.27亿发展到24.5亿元。而此时集团的生产规模又供给不足,不得不在各地继续设厂,搭铺生产线。尽管到1996年,新成立的广州顶益、杭州顶益已分占了华南、华东市场,但天津顶益的营业额还是达到了23亿元。整个公司的业务几乎处在疯狂发展当中。 企业建立初期,内地生产配套设施尚不完备,康师傅当年就曾着手建立一个生产包装配件的“顶正”公司,除承担内部业务外,还对外承揽业务。自此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 1996年,顶益开曼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与此相呼应的是,“康师傅”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96年便投入了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随着2000年-2001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如今,康师傅已处于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包装茶的销量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6%和52.3%。 1997年,康师傅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物流上。1998年,康师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第一家乐购生活购物中心,目前已拥有15家营运店,2001年的营收达到了2.25亿美元。康师傅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正积极发展物流业,未来有可能进入便利超商的经营行列。但由于过去统一在台湾发展7-11曾连续亏损7年,康师傅会谨慎投资便利超市。 另外,康师傅还在1996年并购了德克士炸鸡连锁店,2001年已达到200家。2002年,德克士正朝着370家餐厅的目标迈进,营业额也要突破13亿元。 面对入世:稳坐钓鱼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巨头纷至沓来,康师傅是否能安坐钓鱼台?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认为顾客只就记住的前两名品牌来消费。方便面,消费者会想到康师傅、统一;纯净水,消费者会想到娃哈哈、乐百氏。对于跨国公司的冲击,以食品来讲全世界设点最多的是日清,全世界方便面生产线最多、销量最大的却是康师傅,在单一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韩国的农心,这些品牌都已经到中国集合完毕了,还有谁会来?再来就是小的了。营多方便面在印尼是老大,而在中国,4年前就不做方便面了。美厨来自新加坡,但去年在其最后的据点北京,也难发现其产品。但是康师傅也不会放任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康师傅虽然是第一品牌,但时刻在想着拉大与第二品牌的差距,又怎么会让第三、第四名来抢走康师傅第一的位子? 康师傅在巩固已有市场优势品牌的同时,也会主动与跨国公司较量。康师傅的德克士炸鸡在未来肯定要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地位。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亿元的外食市场,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相加才刚刚达到2.2%,“还有多少商机可以被开发?”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说,“中国的市场实在太诱人了,只要你真用心就有比别人多的机会。”“同样的随着中国对流通服务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宽,象乐购这样的大卖场在国内的许多城市或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天津塘沽,有35万人口,绝对可以成立4至5家大卖场。

详细点的??

给你个连接,省的我复制半天又乱又杂的了

百科:

康师傅官网:

“康”是指健康的意思,“师傅”则是具有亲切、责任感、专业化的内涵,而“康师傅”叫起来,特别有亲切的感觉。

[编辑本段]公司标志

康师傅logo独有的敦厚可亲,热情展开双臂形象,让许多顾客熟知与喜悦。

[编辑本段]发展之路

在努力过程中,康师傅不断的实践理想,追求更高的目标,屡屡创新速食面新标竿,让更广大的顾客群众享受到物美质优、价钱公道的速食面康师傅已经成为速食面方面的一大品牌了。

但是他的发迹史却是一部辛酸史功之路:

“顶新集团的前身原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集团创业初期,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大陆的经营投资陷入困境。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市场的冷静分析,直到91年底,魏氏兄弟决定投资方便食品。经过多方考察,选中了具有超前服务意识的“天津经济开发区”作为“康师傅”第一个生产基地。1992年7月18日,在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及开发区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在天津开发区诞生了。从此“康师傅”方便面伴随着“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承诺飞进了千家万户,一时间“康师傅”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方便美食的代名词。康师傅”方便面一经推出,立即打响。顶益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订货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顶益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顶新集团也第一次尝到了投资祖国大陆的甜头。如今,“康师傅”以近一半市场的占有率,稳坐祖国大陆方便面第一宝座。

[编辑本段]经营理念

“诚信、务实、创新”-公司正是坚守着这样的经营理念,励精图治才换来今天的骄人业绩,然而成绩属于历史,肩负社会大众和投资人的重托,做大做强,成就世界级食品集团,到全球经济舞台上独领风骚,这才是公司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1]

[编辑本段]公益事业

●从1996年初,顶新便配合国家“希望工程”投入1千万元在全国范围展开了“育苗行动”,主要在边贫地区兴建希望小学,为国家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到目前为止,顶新已在青海、甘肃、福建、四川、河北、北京、天津、杭州等省市兴建了19所希望(中)小学。为近万名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2]

●重庆顶益(康师傅)成都分公司免费赠送的10万瓶矿泉水,这10万瓶矿泉水将分送到一分局各值勤点和巡逻警务人员的手中。[3]

●大力捐助灾区

顶新集团除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之外,还向受灾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张北地震还是两江特大洪水,“康师傅”都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支援救灾的行列。

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顶新人自发地捐衣捐物,当地公司还组成了“康师傅抗洪慰问团”,带着一车车康师傅的产品和顶新人的问候来到大提上慰问抗洪官兵。其它各公司也纷纷捐款捐物。短短几天,“康师傅”抗洪慰问团的足迹遍布各个重灾区,共为灾区捐赠方便面35000余箱,饼干、纯净水8000余箱,各公司捐赠物品总计折合人民币500万元,均直接送到抗洪一线的大堤上。

致力两岸交流

作为一家从台湾来到大陆的企业,顶新还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事业。

1996年顶新将台湾兰阳舞蹈团介绍到大陆交流演出,1997年作为回访,集团又将大陆最优秀的少儿艺术团DD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艺术团”介绍给了台湾观众,小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受到两岸各界的普遍赞誉。

1997年,顶新和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及台湾味全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我的梦”儿童绘画比赛。并将获奖作品在台北、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大连等两岸城市进行了巡回展出。为推动儿童美育教育?促进两岸儿童、教师的文化交流,贡献了顶新的一份心力。

1998年顶新投资90万元在天津蓟县下营镇兴建了一所“顶新希望小学”。同年,顶新赞助新成立的天津泰达足球队500万元,那一年泰达将士不负众望,一举从甲B冲进了甲A,使天津足球得以重振雄风,完成了天津球迷多年来的心愿。时隔一年,顶新又和泰达队再续前缘,并冠名为“天津泰达顶新队”,希望能够再度为天津足球事业的发展尽一分力,以回报天津市领导和广大消费者对顶新、对康师傅的厚爱。

[编辑本段]品牌代言人

康师傅绿茶:郑元畅、贺军翔、陈乔恩

康师傅茉莉清茶/蜜茶:周渝民、王心凌

康师傅3+2饼干:飞轮海(汪东城、吴尊、炎亚纶、辰亦儒)

康师傅香辣牛肉面:罗志祥

康师傅辣旋风方便面:苏醒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奖杯

最佳创建品牌企业奖(大中华区)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创建品牌企业选举的荣誉大奖。[4]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