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怎么酿造的?

292 2023-01-10 07:15

黑豆酱油(传统酿造) 传统酿造酱油是将黑豆、黄豆……等原料洗涤蒸煮后,加入曲! 菌拌盐等过程,再放入大缸内,经过日晒慢慢发酵约半年左右,则散溢出酱油特有的风味-香醇甘甜,这就是所谓的「黑豆酱油」,也是现今酱油中的极品,价格较高,产量较少。 酿造酱油 这种酱油品质、价格次于「黑豆酱油」。制造方法与前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它以廉价的「脱脂黄豆粉」为主原料,这是制造黄豆油后剩下的豆粕。少了黄豆的油脂,其风味与营养当然无法与「黑豆酱油」相比。 化学酱油(胺基酸酱油) 以脱脂黄豆粉为原料,加上盐酸分解,再以苏打中和而成,所有过程只要3~7天即可完成。这种用化学速成的酱油,全无酱油的风味,味道酸苦,气味呛鼻,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调味料。更令人忧心的是,盐酸和脂肪在高热下,会合成前述奥地利检测出的致癌物--「单氯丙二醇」。 由于化学酱油风味太劣,不宜食用,因此延伸下列两种制法的酱油: 速酿酱油 将酿造酱油与化学酱油混合,再进行发酵而成,此法可以减少酿造的时间。加入化学的成份,风味当然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也必须添加调味料,以符合大众的口味。目前市面上有不少这类的酱油。 混合酱油 将化学酱油与酿造酱油或速酿酱油混合。这种酱油多使用在食品加工业、餐饮业中,喜欢外食的朋友得当心了,别抱着「捞本」的心态猛加酱油,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酱油的酿造工艺

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本质区别,在于酱油产品中是否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酿造酱油”是完全不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酱油。具备两大要件:一是以粮食为原料;二是微生物发酵。至于在酿造酱油中添加了香菇、草菇、海带、香辛料等辅料配兑而成的花色酱油产品,只要不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依然属“酿造酱油”,仍可执行“酿造酱油标准”。在酱油产品中,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且添加量的比例小于50%(以全氮计),则为“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只要原料符合标准规定,就是安全的、合格的。使用不合格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会发生氯丙醇超标的危险。

完全用或50%以上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的类似酱油的调味品,不允许用“酱油”的商品名称销售。

酿造酱油应是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方向,不仅质优味美,还含有氨基酸、活性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具有促进消化、提供活性酶、增加铁质、杀灭病菌、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

酱油

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酱油的原料处理

分为3步。①饼粕加水及润水:加水量以蒸熟后曲料水分达到47―50%为标准。②混和: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③蒸煮:用旋转式蒸锅加压(0.2MPa)蒸料,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蒸熟糊化,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分两步。①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培养后的种曲0.3―0.4%,充分拌匀。②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后连续通风。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这期间要进行翻曲及铲曲。孢子着生初期,产酶最为旺盛,品温以控制在30―32℃为宜。

发酵

成曲加12―13°Be'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2―45℃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将前次生产留下的三油加热至85℃,再送入成熟的酱醅内浸泡,使酱油万分溶于其中,然后从发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及盐分。淋油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多次浸泡,分别依序淋出头油、二油及三油,循环套用才能把酱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来。后处理

酱油加热至80―85℃消毒灭,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1、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 脱脂大豆 、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按工艺分为两类:

一、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2)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在发酵阶段先以高盐度、小水量固态制醅。然后在适当条件下再稀释成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2、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注意: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特色的调味料,普遍使用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再在各种微生物繁殖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酱油只有两种分类:

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因著色力不同,酱油亦有生抽、老抽之别,前者著色力弱而后者强,至于生抽王,是厂商故意表示好的意思,没什么特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