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耕地长草十年能恢复土地有机质和微生物吗?

陆林农业 2023-10-18 12:34 编辑:admin 124阅读

一、让耕地长草十年能恢复土地有机质和微生物吗?

嗯,土地恢复有机质和微生物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人为不影响的因素下,一般需要15到20年。

二、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

有机质是衡量有机肥的一个指标。

碳表现在土壤钟既有机质。目前我国耕地有机质普遍很低,平均 1%左右。通过有机肥养地,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进而提高产量。这里的有机肥,指自然界中的所有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人粪尿和动物排泄物。高效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将以植物源肥料如绿肥、秸秆肥、杂草肥为主。

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在暖温带湿润地区,当生态农田有机质提高到 5% 时,在这样的土壤肥力下,即使空白对照 ( 不施肥 )的作物产量,也能超过吨粮(小麦玉米周年产量)。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处于不同分解阶段死亡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也可以说是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肥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人们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可以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比较低,除东北黑土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达2.5%~7.5%外,像华北、西北地区大部分低于1%,华中、华南一带水田有机质含量稍高,达1.5%~3.5%。

三、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是碳、氢、氧,还含有氯、硫、磷、钾、钙、镁、铁以及微量元素,是作物营养元素的来源,也是微生物的食物,一般只占表层干土重的0.5%~3%,个别土壤如黑土有机质含量达10%左右。土壤有机质数量虽然不多,但它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培肥、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

四、土地里的成分含量明细

土壤成分

土壤基本是由土壤颗粒、水、空气和其他微小的动植物群落所组成,而要称得上土壤还还必须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

有机质是由植物的根部、小动物、植物与动物残留物、腐殖质与微生物等组成。土壤中的有机质已被公认为在维持及增进土地地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有机质有较深的颜色,较易吸热提高地温,有助于春耕种作物;有机质极大的保水力,可防止土壤过于干燥;有机质的聚结作用,能促使土壤形成团粒构造;有机质的钳合作用,能增加微量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此外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正离子交换能力、缓和土壤酸碱度的变化、改善农用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等。

而土中的微小植物,像是细菌、微菌、放射线菌和藻类;还有微小动物,像线虫、原生动物等,在土中都相当的丰富。这些生物在有机质的分解并从中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元素方面贡献相当大。

此外,土壤中还有一些用肉眼即可辨视的小动物,如昆虫、蜘蛛、小蝨、与蚯蚓等等。以蚯蚓为例,它挖了无数的坑道,可以帮助雨水的均匀分布和土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还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土壤混合在一起,并增加土中植物可以用之养分的含量。上述的作用皆能改善土壤,并并使赖以为生的植物长的更好。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⑴ 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⑵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疏、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⑶ 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l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二)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 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⑷ 土壤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速度最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应在分墒后及时采取中耕、耙、耱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锄头有水”的科学道理就在这里。土壤含水量降至黄墒以下时,毛管水运行基本停止,土 壤水分主要以气化方式向大气扩散丢失。这时进行镇压(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所以群众说“碾子提墒,碾子藏墒”。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

⑸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生产上应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板结、排水、晒田(指稻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