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怎么影响温度?

陆林农业 2023-08-29 00:35 编辑:admin 132阅读

一、种植密度怎么影响温度?

、温度

在温度好的地区即宜植棉区,因有效积温高,光照好,适宜棉花生长的时间相对较长,果枝台数能达到10台甚至10台以上,棉铃也能正常成熟。按照单株10个铃计算,这时亩保苗数达到1.1万株,收获株树达到0.9-1万株,理论上就能达到9-10万个铃,产量就能达到450-500公斤。这样推算,宜植棉区的播种机宜选择穴播器穴数一膜三行不少于18-22穴(即理论亩株树1.0万—1.4万株),一膜六行行在9-12穴(即理论亩株树1.2万—1.4万株)。

在次宜棉区,因有效积温比宜植棉区低一些,光照较少,那么它的单株果枝成熟台数势必低于宜植棉区,为了高产就要以密取胜。那么播种机穴播器的选择应该根据需要的留苗密度决定。如果单株果枝台数只有7-8铃,这时的理论株树就不应低于1.5万株(杂交棉除外)。收获株树只能达到1.1-1.2万株,亩铃数8-9.5万个,亩产400-475公斤,这样推算,宜植棉区的播种机宜选择穴播器穴数一膜三行不少于20-24穴(即理论亩株树1.25万—1.55万株),一膜六行行在11-14穴(即理论亩株树1.45万—1.8万株)。

二、河姆渡聚落房屋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

三、数字点播机内存卡如何解密

手机在进行刷机 也就是写资料和升级 手机已经不识别你的内存卡了

原因 因为你的内存卡在手机出厂的时候已经匹配了 你写过资料后 就就像换了一部手机一样 可能你的内存卡对你的手机很生疏 不识别你的手机 如果你在刷机的时候你把内存卡放在手机上一起刷 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你感觉我的说法很荒谬 你可以详细咨询刷机的维修师傅 具体的解锁方法 请仔细参阅:

四、存储卡密码的

当Mmc卡设定密码后,手机C/system目录下会多了个Mmcsstore的文件,这里就存放着内存卡的密码,利用文件管理软件(seleq)或(fileman)找到这个文件,重新命名为Mmcsstore.txt,手机就可以识别这个文件,打开文件就知道卡的密码了[注诺基亚适用]

四、这是什么虫?怎样冶

这是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又称麦蛆,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分布区域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小麦产区,其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1)形态特征

红吸浆虫:

①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橘红色。雄虫触角14节,因每节有2等长的结,每个结上有1圈长环状毛,看似26节;抱雌器基节有齿,端节细,腹瓣狭,比背瓣长,前端有浅刻。雌虫触角每节只1结,环状毛极短。产卵器不长,伸出时不超过腹长之半,末端有2瓣。

②卵:大小约0.32毫米×0.08毫米,长卵形,末端无附属物。

③幼虫:体长3-3.5毫米,橙黄色,体表有鳞状突起,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前端有锐角深陷,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

④蛹:体橘红色,头部前1对毛较短。

黄吸浆虫:

①成虫:与红吸浆虫相似,主要区别为体鲜黄色,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②卵:大小为0.25毫米×0.068毫米,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约与卵等长。

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入土后为鲜黄色,体表光滑,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④蛹:体鲜黄色,头部前1对毛较长。

(2)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3)危害症状 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

(4)发生特点 两种吸浆虫基本上都是1年发生1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

(5)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A.选用抗虫品种。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B.轮作倒茬。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大蒜、圆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可减轻危害。

②化学防治:

A.土壤处理:

时间:第一次在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第三次在小麦孕穗期。

药剂: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或20%毒??辛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B.成株期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用2%天达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1000倍液,或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加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喷雾。

五、河姆渡聚落的资料

河姆渡聚落

[编辑本段]

河姆渡遗址是继黄河流域的西安半坡遗址之后发现的史前文化的又一座丰碑,这一发现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是怎样生活的呢?要知底细,请去河姆渡遗址寻古探源。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距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7000年,第一层距今约5000年。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6700余件。这些文物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为:

(1)栽培水稻。出土的籼稻和粳稻,比被称为亚洲原生稻——印度卢塔尔稻要早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水稻之一。

(2)运用榫卯和企口板木作技术,建造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堪称为7000年前的一个奇迹。

(3)从编织到纺织、缝纫。原始河姆人编织技术已较娴熟,主要是编织苇席、搓绳等,而纺纱织布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从出土的苇编残片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工具来看,可能使用原始腰机来编织。类似机件在太平洋沿岸也曾发现,而在时间上则要晚两三千年。缝纫工具主要有骨针、细小的骨锥、管状针及小石锛等。

(4)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出土了8支木桨和两件以独木舟为原型的陶塑艺术品。河姆人的木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桨。舟楫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活动和交往范围,促进了原始文化的交流。

(5)独具一格的制陶技术。河姆文化早期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从备料、成型、到装饰、烧造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擅长陶塑工艺,能烧造出形状各异、精美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并已发明了彩陶技术。

(6)掌握了髹漆技术,挖掘水井。出土的漆碗说明河姆是最早发明髹漆的地区之一。第二文化层木构水井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发现。

(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姆渡先民已有审美意识,且原始艺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出土的文物有:①石、玉制作的装饰品,而玦、璜、管、珠、环等饰品大多用玉和莹石制成,开创了用玉之风的先河。②发明吹奏、打击乐器。主要有骨哨和陶埙、木筒。河姆人制作的骨哨已达5孔,音乐工作者以此仿制的鸡腿骨骨哨能吹奏完整的七声音阶。③精致的象牙雕刻艺术。出土的蝶形器和鸟形圆雕等象牙制品,图案线条简洁流畅,其中“双鸟朝阳”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遗址中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骨铲及木杵等农具的发现,表明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已进入耜耕阶段,证明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河姆渡人已过上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出土的动物遗骸,经鉴定至少有61个种、属,植物也在25种以上。动物中除了我们熟悉的以外,还有红面猴、豹、豺、黑熊、老虎、大象、犀牛等,海生类动物有鲨、鲸、裸顶鲷等。从动物遗骸的数量来看,说明当时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同时,这些动植物的发现,对探究古代气候演变及原始畜牧业的起源很有价值。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改变了只有黄河流域才是中华远古文化摇篮的传统观点,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