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绞吸式吸沙船?

陆林农业 2023-03-31 11:18 编辑:吉姣 227阅读

一、中国最大绞吸式吸沙船?

天鲲号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启东公司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

2019年3月12日,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通关手续,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首航。2019年11月30日,被评为第二届优秀海洋工程。

2020年10月13日,“天鲲号”和“深海一号”暨“蛟龙号”抵达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助阵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二、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有多牛?

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完成了首次试航。这次试航成功,标志“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被称为“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到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天鲲号”,中国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实力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国之润,自疏浚始。自大禹治水开创最早的水利疏浚工程始,历朝历代疏浚的成败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疏浚都是靠人力来进行,直至清光绪初年才开始利用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早期的疏浚船舶主要是以购置为主,装配、建造为辅。直至后来,我国才逐渐地开始由国产化改造到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建造。

无论是运河开挖还是远海岛礁建设,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陆工程都离不开钢铁巨轮――重型绞吸船的身影。“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全船长140米,宽27.8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当之无愧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在巨大绞刀的作用下,岩石、淤泥等不同土质均不在话下,通渠造岛效率成倍提升。

与以往挖泥船相比,“天鲲号”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它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有了这个“大脑”,便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等,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自动定位,开始挖泥作业。

为了适应各种恶劣海况,“天鲲号”重达1600吨的桥架配置了世界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通过起升、收缩液压缸,可以降低波浪对绞刀桥架的影响,即便是在大风浪工况下施工也能确保安全。

“天鲲号”的先进之处不仅限于施工作业,在船体上层船员居住区域和主船体甲板之间,还安装了一套气动减震装置,能大幅减少和隔绝船舶施工期间的低频振动,保证船员居住生活舒适和设备运转的安全。

从整船进口,到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再到国内自主设计建造……“天鲲号”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天鲲号”的成功坚定了我国重型疏浚设备国产化的信心。

来源:环球网

三、中国造全球最大的挖泥船,马里亚纳海沟采矿,有多牛?

开采深度2500米,非常厉害。2017年我国研制的“天鲲”号自航绞吸船在江苏成功下水,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制造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这就是中国研发的世界上潜海最深的蛟龙号。船长230米,宽40米,高70米,总排量超45000吨,船上矿物储存量可达39000吨,可在2500米深处进行采矿作业。相关技术也是非常成熟的,也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特别的牛,而且这个挖泥船动力特别的强,同时可以到达海底特别深的位置,然后也可以在海底进行采矿。

而中国这次领跑可燃冰开采,的确是历史性的突破,能够把可燃冰开采出来,全靠这个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

这个东西虽然跟船相比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是一个总体设计,牵动着国内结构、水声、推进、液压、材料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有了这一过程的研发积累,即便你以后不造载人深潜器,去造其他无人的AUV、ROV,也将有国产路子可找

四、中国近几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有奖励写回答

中国近几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有奖励写回答共21个回答

东扬绘画

优质答主

培训师、文化领域创作者

咨询关注

成为第18757位粉丝

中国近几年科技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双向驱动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面就是我国近几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绩。

近几年在航空航天上的成就:2011年9月29日21点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2013年6月20日10点04分至10点55分,“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

中国“天眼”的建成:FAST工程建设工期是从2011年3月25日至2016年9月25日,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射电天文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浓缩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在射电天文领域内艰苦奋斗的历程。

2017年10月10日,FAST首批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成功发现并认证了2颗脉冲星,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国内自主建设的设备首次发现脉冲星。

卫星上天: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大飞机:2017年5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民用客机试飞成功。

造岛神器:2017年11月3日,亚洲最大绞吸挖沙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下水,相比之前的绞吸挖沙船,“天鲲号”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将更多的泥沙送至更远的目的地。以“天鲲号”为代表的新中国系列绞吸挖泥船现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陆的主力军,在永兴岛、美济岛、永暑岛等8个岛礁建设中得到应用,依靠其强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坚硬环礁口门,在不到20个月内吹填造岛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陆面积17倍,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

5G的到来:2019年2月18日,“全国首个5G火车站”在上海虹桥站启动建设。2019年3月30日,全国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建成,随着首个5G手机通话的拨通,上海也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

最后,我们要坚信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让科技强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科技强国的伟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现,最终让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