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化疗时要求插管输液

陆林农业 2023-10-11 01:44 编辑:admin 59阅读

一、食管癌术后化疗时要求插管输液

你好:

正规的化疗均要做深静脉置管(即你说的插管),因为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如果扎针输液会引起周围血管坏死,而且一旦出现输液外漏会导致周围皮肤坏死。通过深静脉置管输液可以避免这些,而且可以避免反复扎针的痛苦。所以插管输液好。

二、接受化疗前,给静脉里插入一根管子,防止血管损伤,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

优点是:深静脉置管化疗不仅可以避免浅静脉用药时的频繁穿刺、药物容易外渗、易引起静脉炎等,可以使导管通畅无回血、无血栓形成,能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药物吸收快,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可长期连续小剂量用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避免患者因化疗所带来的痛苦,而不至于放弃或中断化疗。

当然置管也有缺点及常见并发症,需要更高要求的护理和病人配合防范措施,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总得来说,是利大于弊。

三、化疗前常常需要静脉植入PICC和输液港,这是为什么?

联合化疗是治疗儿童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绝大部分化疗药物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但是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穿刺静脉,易使浅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并发血栓形成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等。而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可出现红肿起泡、烧灼疼痛、溃疡经久不愈、坏死,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

现在临床上对病程长,治疗复杂,需长期静脉治疗或血管条件差的患儿多采用中心血管通路装置,比如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由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末端一般终止在上腔静脉,依靠中心静脉的大流量、高流速的血液迅速稀释和播散药物,防止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同时中心血管通路装置还具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相对低、间隔期间维护需求小及对日常生活的限制少等优越性。

四、化疗指的是什么

意思是指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指使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最早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一艘运兵船上的氮被德国人潜艇攻击后泄漏导致士兵血象下降,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可以使用药物控制异常的细胞增殖,开始了现代肿瘤化学治疗的先河。此后开发和寻找新的细胞毒药物成为药理学界、肿瘤学界的重要工作,到今天化学治疗已经和肿瘤的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并列为肿瘤的三大手段。尤其是在绒癌、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用化学药物治愈很多的病人,同时在发病率较高的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生活质量。

早期的化疗由于药物的毒性太大,且针对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防治没有很好的药物,人们认为化疗的副作用太大,担心化疗后爬不起来、免疫力下降。最近数十年新的化疗药物的研发以及预防治疗化疗相关副反应药物包括控制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药物的广泛使用,化疗引起的副反应绝大多数可预测以及控制。

因而,不要因过分惧怕化疗而放弃机会或采用不太正规的化疗,应由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决定是否有条件进行化疗及具体治疗方案。

五、化疗是静脉点注好,还是腹腔点注好

当然是颈静脉插管留置输液好,但是有的的医务人员不会这项技术,那也没办法,只好支支吾吾。可以请麻醉师去插管,他们有经验!另外留置的管子要很好的护理,既不能凝血又不能污染。常规的静脉输液化疗,如果液体有外渗会损伤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要及时处理。即使不外渗,也要保护输液的静脉,先扎手指的小静脉,然后逐步往上扎。不能一开始就扎上面的比较大的静脉,那样就好完不成化疗的输液,静脉就不能扎了。输液以后要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这些供你参考。

祝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