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棠花黄骨鱼养殖有哪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231 2023-10-31 04:02

一、禾棠花黄骨鱼养殖有哪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黄骨鱼,学名黄颡鱼,我们这叫黄辣丁。黄辣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品质好的黄辣丁一般出自水质好的地方,稍微一加工就可以吃。

1、苗种。和很多养殖品种一样,养的人多了,做苗种的就多,也就有些乱像,造成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苗种是成活率和高产的保证,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2、合理混养。如果不是作流水养殖,池塘养殖最好还是混养最好。养殖黄颡鱼可以放入鲢鳙鱼,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效益的作用。

3、管好水质。养殖黄颡鱼的水质以清新为好。要定期换水,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适时开启增氧机,定期用生石灰、微生态制剂改底调水。

4、投喂管理。定质定量投喂,最好建立食台,既可以观察黄颡鱼的吃食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

5、预防疾病。定期对水体、食台、渔具进行消毒,定期杀虫,定期投喂药饵。

6、黄颡鱼是无鳞鱼类,在施用药物、捕捞操作等养殖管理中,要注意不要伤及鱼体。

二、黄古丁鱼怎样养殖技术

黄古丁鱼养殖方法:

养黄古丁鱼需要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池塘,水深要在2米左右,水源也要充足,而且不能有污染,池塘的排水和灌水系统要良好,这样可以保持水质的干净卫生。

饲养前要先清塘,然后注水并施足基肥,将鱼苗投放鱼池塘内,注意饲养密度,并且定期投喂饲料,另外还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黄颡鱼别称: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fulvidraco)是_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黄咕丁鱼又称黄骨鱼。肉质肥美,使不少人餐桌上的美食。销量很不错,养殖前景可观。

但是黄骨鱼也有养殖难点。

该品种多喜欢生活在河流或是浅滩。昼伏夜出、以肉食性食物为主。

大规模集约化养殖黄骨鱼必须要解决食物的问题。因为黄骨鱼食量很大,以小鱼小虾为主食,在食料缺乏时会相互攻击撕咬。因此养殖黄骨鱼多半在河流中圈地养殖,楼主要养殖首先就要考虑食物来源的问题否则极易导致严重亏损。

养殖巴巴网提供 望采纳

三、黄颡鱼春天如何管理?

1. 追施肥料技术

养殖黄颡鱼的塘口,春季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可开始追施肥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水产养殖七分养,三分水。水质清瘦,缺少营养,含有机质少,水藻资源贫乏,会影响杂交黄颡鱼的品质和产量。通常养殖户使用通过高温腐熟的家禽家畜粪便、草杂肥等有机肥料施于池塘,或堆放浸泡水中,或撒洒池塘。每亩一般使用猪粪、牛羊粪250~500kg,或者使用鸡粪鸭粪150~400kg。若施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应兑水后全池泼洒,每亩总用量为3~7kg,每次追施间隔5~10天。

2. 投喂饵料技术

养殖“黄优1号”杂交黄颡鱼的塘口,春季投喂应以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晴天每天定点、定时投喂1次,每次投饲量应为鱼体重的1.0%~3.0%,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以后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投饲数量,改为每天投喂2~3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黄颡鱼由于越冬期间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差。越冬后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越冬后的初期,由于鱼类体质较弱,可适当使用一些优质饲料,如鱼粉、鱼油含量稍高一点,可适当提高投喂频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很多养殖企业缺乏水产饲料,可能会造成投喂受限或者水生动物饥饿。应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饲料原料,如鱼粉、饼粕类等,可利用小型饲料机或者绞肉机做适当加工后直接投喂,避免因缺乏营养对鱼体健康造成影响。疫情后,应尽快补救,通过使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在春季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应激时,可适度降低20%-50%投喂量。

3. 春季注水技术

早春由于水温低,鱼体个体小,活动摄食量小,池水不宜过深。随着水温升高,鱼体增大,逐渐加深水位。初春最好要大换水1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2。以后每15天注水1次,每次提高水位10~15cm,3~4月份保持池塘水位1m左右,同时,防止污水和敌害生物流入。有些池塘漏水,在灌水之前,先找准漏水点,加紧维修。有些池塘引排水沟渠淤泥堵塞,抓紧时间清理修通。有些池塘引水路径远,沙漏多,引水入塘量少,要提前排除沙漏,提前开始引水,提前开始蓄水,为养殖做好充分准备。

4. 春季疾病防治

春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加紧养殖塘的消毒灭菌工作。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有害病虫害也开始缓慢滋生。池塘和水体消毒灭菌刻不容缓,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是最佳选择,既经济实惠,又高效低毒。通常每亩水面使用生石灰25~50kg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或者每亩使用漂白粉3~5kg,兑水泼洒水面。无水池塘,用喷雾器喷雾全塘。池塘要有专人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及时打捞残食,保持池水清洁,禁止投喂变质的饲料。定期进行药物预防鱼病,每隔15天用漂白粉和硫酸铜溶液全池交替泼洒1次,若发现鱼类患病及时诊断治疗。除了正常消毒灭菌防治外,养殖黄颡鱼的春季应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等细菌病,寄生类小瓜虫病等。

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1)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暴发,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采取投喂饲料等增强抗病能力措施。

(2)烂身病、烂鳃病等细菌病通常由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等细菌引起,在病灶部位引起腐烂症状,常在水温15℃左右时开始发病。为避免疾病发生,可在苗种下塘前使用消毒类药品消毒。小瓜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

(3)发现虫体时,可多次使用驱虫药品驱离虫体。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与稳定,以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侵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损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