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裂了怎么回事!该怎么治一上厕所就疼

陆林农业 2023-04-23 06:22 编辑:澹台苛 165阅读

肛门裂了怎么回事!该怎么治一上厕所就疼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是一个裂口,绝大多数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中。
肛裂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且肛门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
(二)外伤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告,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后也可致肛裂,约占3%~9%。
(三)感染
齿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前哨痔是因淋巴瘀积于皮下所致,似外痔,由于在检查时因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裂痔。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临床表现】
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疼痛、便秘和便血。
(一)疼痛
肛裂可因排粪引起周期性疼痛,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粪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灼痛,但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以后因内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使病员坐立不安,很难忍受,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又发生疼痛。以上临床称为肛裂疼痛周期。疼痛时还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
(二)便秘
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便血
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四)其它
如瘙痒、分泌物、腹泻等。
一般治疗肛裂,要注意做到:
(1)纠正便秘,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临睡前喝1杯淡盐开水,有一定效果。早期较浅的新鲜肛裂,可服缓泻药,如液状石蜡,每晚20毫升,或内服成药果导、麻仁、滋脾丸等,使大便软化。
(2)坐浴疗法。局部用0.1%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每天2~3次,排便后进行更好,不仅可松解肛门括约肌,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裂口的愈合。或用马齿苋、苍术、侧柏叶、防风、五倍子、瓦松、甘草各10克,葱白5根,煎水坐浴,浴后轻轻掰开肛门,涂生肌药膏或
四环素软膏于肛门裂口。
患肛裂较久,则边缘组织老化,增厚,可用10~20%硝酸银涂灼裂口,涂后再用生理盐水洗涤,每日或隔日1次。

苍术有什么功效?

名称:苍术

类别:化湿药

拼音:CANG ZHU

拉丁:Rhizoma Atractylodis

别名:赤术、青术、仙术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湖北、河南

采收加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地道沿革:

来源: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科属:菊科苍术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肥大呈结节状。茎高30~5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叶革质,无柄,倒卵形或长卵形,长4~7厘米,宽1.5~2.5厘米,不裂或3~5羽状浅裂,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有不连续的刺状牙齿,上部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1厘米,长约1.5厘米,基部的叶状苞片披针形,与头状花序几等长,羽状裂片刺状;总苞杯状;总苞片7~8层,有微毛,外层长卵形,中层矩圆形,内层矩圆状披针形;花筒状,白色。瘦果密生银白色柔毛;冠毛长6~7毫米。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山坡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河南、陕西。

来源: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科属:菊科苍术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块状。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5.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脉隆起,无柄;下部叶常3裂,裂片顶端尖,顶端裂片极大,卵形,两侧的较小,基部楔形,无柄或有柄。头状花序顶生,叶状苞片1列,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圆柱形;涡苞片5~7层,卵形至披针形;花冠筒状,白色或稍带红色,长约1厘米,上部略膨大,顶端5裂,裂片条形。瘦果有柔毛;冠长约8毫米,羽状。

生态环境:生山坡灌丛、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安徽、湖北、四川。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应用】

1.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应用;治寒湿白带,可配白芷同用。如湿热白带,又可配知母、苦参、墓头回;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可配黄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湿温病证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与羌活、独活等同用。

3. 用于风寒表证。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 用于夜盲、眼目昏涩。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