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芹菜移栽机,就是将培育好的芹菜苗移栽到大棚里,人工太累,选用

陆林农业 2023-06-02 23:52 编辑:熊瑶 186阅读

一、大棚芹菜移栽机,就是将培育好的芹菜苗移栽到大棚里,人工太累,选用

大棚芹菜移栽机,就是将培育好的芹菜苗移栽到大棚里,人工太累,选用芹菜移栽机。

1、小芹菜直接在菜地里用种子拌上细沙,细细撒均匀直接种到可以采收塌嫌。

2、大芹菜就要先在苗床育苗,5公分大小就移栽再菜地里,种成行浇水团兆手即可。

大芹菜种植方法

1.方法是:播种前6-7d用冷水浸种24h,中间多次搓洗并换水,出水后用纱布或麻袋包好,放在15-18℃催芽,每天用凉水淘洗一次,6-7d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试验表明,用0.1%的硫脲或0.005%的赤霉素浸种6-8h后再催芽,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2.苗床播种

    

要选地势高燥,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地块做平高畦。芹菜种子细小,千粒重仅0.4g,催芽后的种子容易粘连在一起,不容易播匀可掺些细沙与种子混匀后撒播,每平方米苗猜迟床播种2.5-3g,每亩育苗地可栽生产田5-6亩。西芹秧苗株幅较本芹大,播种要稀些,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2g.播种前浇足底水,播后盖土要薄,不超过1cm.覆土后每亩用23.5%的果尔乳油10-12ml,对水500ml搅匀,喷拌过筛细土20kg,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均匀撒施,能有效地防除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慈姑等一年生杂草。然后在苗畦上搭小拱棚高1-1.2m,覆盖旧薄膜,四周卷起均应离开地面高30-40cm,以便苗畦通风,下雨时放下卷起的薄膜,防涝。在旧薄膜上最好覆盖一层遮阳网或苇帘,起遮阴降温作用。

  3.苗期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当幼芽顶土时,浇一次小水。齐苗后仍保持土壤湿润,隔2-3d浇一小水。幼苗长出1或2片真叶时可撒一些细土,并将遮阴物逐渐上卷,逐步锻炼小苗,3或4片叶时减少浇水次数,使床土见湿见干,然后把遮阴物全部撤去,以利幼苗多见光,生长健壮。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及时间和拔草,留苗间距1-2cm,间苗后浇水。2或3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留苗间距3cm见方。间苗后随水追施氮肥一次,每亩育苗地施尿素6-8kg.秧苗5或6片叶,苗高12-15cc时应及时定植。更具体的你可以到zhiwuwang了解。

二、南瓜种植为什么要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是为了减少苗期管理范围,缩短上茬收获后的等待时间。

有3-5片真叶时可在晴天下午选择健壮、李谈无病虫害的小苗进行定植,每盆1株,种植深度以子叶平齐土面为宜,并浇透水。若为直播,则需疏去病弱的小苗,每穴留1株苗。 

定植后约10天,喷施1次稀薄有机肥,以氮肥为主。植株开始爬蔓后生长迅速,8-10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打顶,促使多萌发侧蔓,此时可提前搭设支架。

侧蔓长50厘米以上时可采集嫩茎尖及叶柄食用,注意保留约5片叶,并用稍大的土块压住留下的茎蔓促使萌发气生根。每次采摘后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腐熟有机肥。

扩展资料:

管理

到一定阶段后植株进入开花期,初期以雄花为主,可在早晨花朵将开未开时将雄花连花梗一并摘下,可供食用。雌花开始生长时,追施的腐熟有机肥以磷钾肥为主,并减少或停止采收嫩茎尖。

必要时进行人工授粉,须在早上8点前进行,每株有3-5个瓜正常生长即可(大型瓜或扰尘留1-2个,微型瓜可适当增加,视植株长势而定),过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并对茎蔓进行适当打顶,以免养分供应不足。

较大的衫禅瓜可用网兜套好挂在牢固处,贴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垫起与土壤隔离。

三、怎样进行组织培养育苗?

(1)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是指从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部分,如顶芽、茎尖、侧芽、花器、鳞片等。一般说来带芽的外植体如茎尖和侧芽等,它们产生幼苗的成功率高,而且很少发生变异,容易保持材料的优良特性。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如茎段、叶、根、花茎、花瓣、花萼、胚珠、果实、花粉等,它们大多由已分化的细胞组成,由它们再生成幼苗,要有一个从分化状态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脱分化过程,由这类外植体接种的材料,常常要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再分化出芽或胚状体而形成幼苗,形成的后代可能有变异。

(2)外植体的灭菌。取得外植体后必盯简须进行严格的灭菌,这是因为外植体常常附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一旦被带进培养基,就会迅速滋生,使组织培养前功尽弃。在将各种微生物杀死或清除的同时,必须保持外植体的生活力。

先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10~20分钟,脏的外植体用洗衣粉洗涤,或用毛刷、毛笔轻轻刷洗,去掉污物,冲洗后用滤纸吸干外植体的表面水分。在70%的酒精里浸泡15~30秒钟,用无菌水冲洗两次。然后用适当的药剂消毒,经常使用的灭菌剂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漂白粉和低浓度的氯化汞等。使用这些灭菌剂,都能起到表面杀菌的作用。具体使用的浓度和浸泡的时间因外植体的种类和药剂而定。如用2%~10%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3~15分钟。灭菌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3~5次,洗去药液,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准备分离。

(3)外植体的分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分离。提前15~20分钟开机,并用70%的酒精擦拭台面。点燃酒精灯用于工具的消毒。如果使用的外植体太小操作困难,可在解剖镜下进行。外植体小的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橡皮塞上,然后在解剖镜下分离切取。用无菌刀、剪、镊子等,在无菌的环境下,剥去芽的鳞片、嫩枝的外皮等,叶片不需剥皮。然后切成0.2~0.5厘米厚的小片,就可以植入培养基了。在操作过程中严禁用手触动材料。

(4)外植体的植入。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装有培养基的瓶或试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下瓶口或试管口,再开启瓶盖。在无菌环境下,将切好的外植体立即接在培养基上,组织培养育袭则睁苗最常用的培养基为MS。每瓶接种4~10个。再在火焰上烤一下瓶和瓶盖。接种后,立即盖上瓶盖,试管用无菌药棉塞上。及时写好记录,贴上标签。

(5)诱导。消毒后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诱导出丛芽、胚状体、原球茎、根状茎,我们将这些培养材料称为中间繁殖体。外源的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细胞开始分裂效果很好,组织培养育苗是必须使用的。最常用的为6-苄基腺嘌呤,常用浓度为1~2毫克/千克。萘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后3种药剂既在配制生根培养基时应用,又常在诱导、增殖和壮苗时使用。

(6)中间繁殖体的增殖。对中间繁殖体进行切割、继代培养就可以进行中间繁殖体的增殖。中间繁殖体的增殖速度随花卉的种类、培养基、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异,因而对具体花卉需进行试验,找到合适的繁殖条件。当中间繁殖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快速繁殖进入生芽、壮苗和生根阶段。如果是通过丛芽繁殖,则不需经过生芽直接进行壮苗、生根,如果是通过其他途径则需先将中间繁殖体转移到生芽培养基上,然后再转移到壮苗生根培养基上。在壮苗生根拍岁培养基上,大多数花卉要分离成单苗。

(7)生根。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必须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常用1/2MS培养基,无机盐浓度低有利于根的分化。同时,不同花卉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常用生长素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一般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左右即可获得健壮根系。

(8)试管苗移栽。对已经生根的试管苗及时移栽是组织培养育苗的最后工作。由于组织培养苗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合光照、温度和100%相对湿度环境中生长的,因而刚出瓶的试管苗对外界环境不太适应,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死苗。出瓶前1~3天打开瓶盖,让幼苗锻炼,适应外部不良环境和对病菌的适应能力,但不能太早,以免培养基生长霉菌。对刚出瓶的组织培养苗要细心管理,控制适当的温度、弱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宜的基质及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9)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用肥皂和流动的自来水把手洗干净,带上口罩、帽子,穿上工作服,接种前双手用70%的酒精擦拭,工作时不说话。

专家解答

组织培养繁殖法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和组织的再生能力,切取草莓植株的部分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使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草莓组织培养繁殖的优点是:

(1)植株健壮结果好任何植物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都容易感染病毒,受到病毒感染的植株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而组织培养繁殖的整个过程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对于做繁殖材料的茎尖也要进行脱毒处理,这样所得的秧苗不含或少含病毒,比念碧一般秧苗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生长健壮且整齐一致;结果期延长3周,平均增产20%左右;果个大,品质优。

(2)繁殖速度快利用组织培养法繁殖草莓,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株甚至几万株秧苗,这种繁殖方法对加速新品种推广,特别是对抽生匍匐茎低的品种的繁殖更为有利。

(3)繁殖不受季节限制组织培养是在操作室和配套温室中进行的,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进行工厂化育苗。

(4)节省土地,利于种质保存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对露地占用少。所以,不仅节省土地,便于管理,而且对保存种质资源更加安全。

组织培养繁殖有以下几个步骤:

(1)配制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怀特培养基,其配方见表11。

①配制母液。将营养成分中大量元素扩大10倍,微量元素扩大100倍。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生长物质分别贴上标签,放在3~5℃环境中待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苄基嘌呤、激动素用少量0.5摩尔/升的盐酸溶解,萘乙酸用酒精溶解,溶解后加水稀释。

②培养基配制。将所要用的琼脂加热溶解,加入蔗糖搅拌,配制成琼脂-蔗糖液。然后按量把配制好的母液置入准备好的容器中,接着把琼脂-蔗糖液也置入同一容器中,充分搅拌,定容到规定的体积。

③调整酸碱度。琼脂培养基加热灭菌时,pH会降低0.1~0.3,所以在加热前用0.1摩尔/升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液调整培养基的pH。

④高温消毒。把培养基趁热注入试管或三角瓶内,注入量为容器容积的1/3左右,塞上棉塞,缚紧,放入高压蒸汽锅内灭氏举菌。蒸汽锅压力维持在78.5~98千帕,时间为10~20分钟。

单位:毫克/升序号化合物MSWhite1硝酸钾(KNO3)1900802硝酸铵(NH4NO3)1650-3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3004硫酸钠(Na2SO4)-2005七水硫酸镁(MgSO4・7H2O)3707206七水磷酸二氢钠(NaH2PO4・7H2O)-16.57磷酸二氢钾(KH2PO4)170-8氯化钾(KCl)-659一水氯化钾(KCl・H2O)440-10四水硫酸锰(MnSO4・4H2O)22.37.011七水硫酸锌(ZnSO4・7H2O)8.63.0表11营养基配方序号化合物MSWhite12硫酸铁[Fe2(SO4)3]-2.513五水硫酸铜(CuSO4・5H2O)0.0250.00114氧化钼(MoO3)-0.00115硼酸(H3PO3)6.21.516碘化钾(KI)0.830.7517六水氯化亚钴(CoCl2・6H2O)0.025-18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0.25-19肌醇10010020烟酸0.50.321盐酸硫胺素0.40.122盐酸吡哆醇0.50.123甘氨酸2.0324蔗糖琼脂pH5.85.6表11营养基配方(续)-1(2)选材与消毒选取健壮植株上充实、小叶尚未展开的匍匐茎先端3厘米左右的幼嫩组织作培养材料。将材料用洁净流动的清水冲洗0.5~1个小时,然后用70%的酒精浸泡1分钟,再用0.1%升汞水浸泡7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3)接种在无菌的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去掉茎尖组织的叶片,在解剖镜下,用消过毒的刀片切取茎尖分生组织0.3~0.5毫米大小,放入备用的培养基上。

(4)初代培养将接过种的试管或三角瓶放置在温度25~28℃,光照强度2000勒克斯,每天照射10小时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10~15天接种物开始萌发,再经7~10天接种物产生很多小芽,形成芽丛;3个月后,无根苗长至3~4厘米。这时初代培养结束。

(5)继代培养当初代培养的无根苗长到3~4厘米时,将其取出进行生根培养。把剩下没达到3~4厘米的芽,按3~4个芽为一个芽丛重新分开,再重新植入同种培养基(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增殖歼高碧培养,这种增殖培养称继代培养。1个月左右新的一批无根苗又繁殖出来,再用同种方法进行下一次继代培养。

(6)生根培养将初代培养或继代培养的高度已达到3~4厘米的无根苗,扦插到珍珠岩内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的苗床温度保持在18~20℃,空气湿度在80%以上,珍珠岩中要喷洒营养液和生根素。20天以后,当秧苗长出3~4条,长度达1.5~2.5厘米的根系时,可进行移栽锻炼。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营养液配方见表12。

化合物名称园试配方化合物用量毫克/升毫摩/升元素含量(毫克/升)大量元素总计(毫克/升)Ca(NO3)29454N112Ca160KNO38098N112K312NH4H2PO41534N18.7P41MgSO4.7H2O4932Mg48S64Na2Fe-EDTA20-Fe2.8H3BO32.86-B0.5MnSO4・4H2O2.13-Mn0.05ZnSO4・7H2O0.22-Zn0.05CuSO4・5H2O0.08-Cu0.02(NH4)6Mo7O24・4H2O0.02-Mo0.01N243P41K312Ca160Mg48S64表12营养液配方注:参引2001年张福墁主编《设施园艺学》。

(7)移栽当秧苗已长出3~4条1.5~2.5厘米长新根时,可移栽到室外进行土壤育苗。移栽后的前两周应覆盖薄膜与覆盖遮阳网,保持土壤和空气湿度,缓苗后撤除覆盖物。

提示板

组织培养能培育优质的壮苗,但技术要求比较严谨,目前还只在科研院所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型繁育场将逐步得到推广。无毒育苗将是草莓苗木繁育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