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吉斯6029和滕森660?

陆林农业 2023-10-01 21:46 编辑:admin 51阅读

玛吉斯6029和滕森660?

玛吉斯6029好。

MAXXIS玛吉斯轮胎虽然在知名度方面并不是很高,但作为正新轮胎旗下的高端的品牌,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直都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赞赏。目前玛吉斯与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安福特、福建戴姆勒、东风日产、东南汽车等知名汽车厂商合作提供配套轮胎,这也是对玛吉斯研发技术、轮胎品质、耐久性能最有力的印证。其次就是玛吉斯的拥有8项国际权威认证,所以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是不用过于担心的。

氢燃料乘用车有没有未来?大众和丰田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丨车壹条

文|耿慧丽

图|来源网络

20世纪初,面对技术升级以及节能环保的双线压力,德国大众等信漏欧美车企选择了”TSI+DSG”的技术路线,丰田等日系车企选择了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结果谁胜出?至少在中国市场,大众一方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如今在(氢)燃料电池 汽车 上,大众和丰田再次做出不同选择。大众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氢燃料乘用车是严重错误”,与大众同一条战线的还有戴姆勒和日产等。原本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隆重展示自家燃料电池 汽车 技术的丰田,虽然被疫情打乱了“秀肌肉”的计划,但丰田不会轻易改变多年押宝的技术路线。

尽管越来越多的车企放弃燃料电池前数 汽车 ,但在这条赛道上,丰田并不孤单,还有德国宝马与韩国现代两大“盟友”。 在大众、丰田等国际 汽车 巨头对于燃料电池 汽车 的态度明显分歧的情况下,这一次技术路线的选择,我们站大众还是站丰田?

燃料电池 汽车 ,曾经被称为 汽车 的终极未来。不过,对于这一论断,国际车企巨头们的态度越来越分化。

据外媒报道,4月23日,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宣布终止开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计划,并将停止生产唯一的燃料电池车型GLC F-CELL。原因是成本过高,大约是同等规格的纯电动 汽车 成本的两倍。

戴姆勒对燃料电池乘用车按下终止键,虽然令人瞩目,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奔驰这个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是2013年时与福特、日产三家联合进行的合资项目,以对抗丰田宝马的燃料电池技术联盟。

按照当初计划,三家的联合研发团队最早会在2017年推出价格适中、批量生产的燃料电池 汽车 ,但未能如期实现目标。2018年,日产 汽车 决定停止与戴姆勒、福特合作开发燃料电池 汽车 的计划,今后将主要力量用于发展电动 汽车 。福特也在日产之前宣布退出这一合资项目。

戴姆勒在坚持一年多以后,也因燃料电池 汽车 投入高、公司2019年财务指标吃紧等原因关闭这一项目。这也意味着在丰田之外,氢燃料电池研发的一大主力阵营彻底解散。

今年3月,在旗下重磅纯电动车ID.3即将交付之际,德国大众再次发文力挺电动 汽车 路线,明确声称“对于乘用车,应用氢燃料是严重错误。”原因是在能效转换、成本上电动车都更具优势。

和丰田一样积极押注燃料电池 汽车 的本田,也在去年10月宣布暂时搁置燃料 汽车 在乘用车领域的拓展,下一代燃料电池车推迟2-3年推出,先将经营资源投向电动车上。与本田结盟研发燃料电池车的通用也是同样的节奏。

从行业人士的分析来看,大众等欧美车企巨头放弃燃料电池车的背景主要有:“排放门”的巨额赔偿压力、中国等新兴战略市场增速放缓导致营收预期降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升级转型需要持续高投入等。 虽然不看好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前景,车企巨头普遍看好这一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前景。 戴姆勒将燃料电池技术转入与沃尔沃重卡合资的新公司。

不过,即便别家都退出,丰田仍很有可能坚持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此前在欧美车企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展混合动力技术,终于等来混合动力技术越来越受欢迎的经历,已经让外界看到丰田的坚持与韧性慧坦首。按照规划,丰田原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重点展示(FCV)MIRAI等燃料电池车,但受疫情影响这一计划被打乱。

但正如当初坚持混合动力技术一样,已经在燃料电池车领域投入20多年的丰田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技术路线,根据规划,丰田从202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车,在2025年将燃料电池车进一步推广至SUV、皮卡、商用卡车等领域,并将燃料电池 汽车 的续航里程提升至700到750公里,并实现1000公里的技术突破,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吸取此前的经验教训,丰田已经公开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5000多项技术专利。在中国,丰田也已完成战略布局,与北汽福田、亿华通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借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在中国推广燃料电池 汽车 。

与丰田在燃料 汽车 方面结盟的宝马也依然在推进,其在4月中旬首次披露首款燃料电车BMW i Hydrogen NEXT的技术细节,并表示将在2022年小规模量产。

韩国现代在燃料电池车上更为激进,2013 年便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途胜 ix FCEV。 2017年现代 汽车 推出的氢燃料 汽车 在技术参数上已经碾压丰田和本田。韩国现代背后是视燃料电池技术为“黄金机会”的韩国政府,按照2018年时发布的规划,韩国计划到2022年建成310个加氢站,为1.6万辆燃料电池 汽车 提供燃料。

燃料电池技术在海外降温的同时,在国内却开始不断升温。

此前,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并列,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 汽车 技术三大路线,不过,由于技术门槛高、推广难度大,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企业当做捎带投入一下的储备技术,而且主要是客车、重卡等商用车企业在做研发,乘用车企业投入的不多。

但自2018年国家领导人到日本丰田考察时参观燃料电池车以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政府将开展燃料电池版“十城千辆”工程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4月23日,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对于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 汽车 ,“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

尽管中央政府的官方文件中对于燃料电池技术依然看上去很克制,但地方与民间早已热情高涨。 上述四部委的那份文件被解读为明确了燃料电池版“十城千辆”的政策方向。

今年以来,河北、天津、山东、佛山、常熟等多地政府发布氢能行动纲领或发展规划,明确要大力投入加氢站与燃料电池 汽车 ,而在4部委的政府发布后,河南、铜陵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车的规划。这些政府对于当地氢能产业的规划少则百亿,多则上千亿。

地方政府闻风而动的同时,车企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此前一直研发燃料电池车的商用车企业更积极外,乘用车企业也有所变化,此前乘用车企业主要是上汽集团研发燃料电池 汽车 。去年11月,长安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英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正式成立。广汽集团高层也表示要引入丰田氢燃料 汽车 做试点。上汽集团则于4月26日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约,敲定燃料电池车的示范项目。

相较于地方政府的闻风而动、扎堆投入,商用车企业热情高涨、乘用车企逐渐动心,行业专家的态度更为冷静审慎。

国家新能源 汽车 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车壹条》表示,最开始在国家的863工程中,燃料电池技术是排在第一位的,投入也是最多的。但最终电动化技术胜出,成为最先走向市场化的技术。一个技术能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最终要看市场接受程度。目前来看,燃料电池技术更适合在一些条件适合的地区做局部推广。

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天津泰达论坛上谈到燃料电池热, 提醒企业“要理性地分析技术本身,不能盲目跟风!” 其演讲的PPT中明确表示:“将纯电驱动进行到底!”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样认为,氢能源在乘用车领域没有机会,纯电动始终是核心路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