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展生态农业?

陆林农业 2023-07-09 04:47 编辑:admin 256阅读

一、怎样发展生态农业?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易书科技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2019-04-13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二、怎样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生态农业技术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学和农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由生产实践经验发展的有关生态农业的各种方法与技能。生态农业技术是在传统农业及常规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归为以下几种类型:良性循环多级利用技术,立体开发多层利用技术,时空掩体合理配置技术,系统调节控制技术。目前生态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发展农业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

  应该视情况而定,因为有循环水就不容易缺氧,但是也不代表一定不会缺氧,所以可以必备氧气泵,以便不时之需。

  下面是对鱼缸养鱼注意事项介绍:

鱼先养水。洁净的水均可,雨水、井水、自来水皆可,把水养活,嫩绿为佳。

换水。食物投放少,过滤强的话,夏天20-30天换一次,在冬天一般水接近老绿就要考虑换了,每次换水量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长清过滤少换水。

喂食量。要适量喂食,鱼类是比较耐饿的,如果喂多了,反而会导致过滤负担大,同时水质也容易败坏。

四、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五、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满 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广大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曰益 加深。因此,生活环境及生产环境问题、饮食安全与卫生问题、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上看,加快生 态农业的发展进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经济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与发展生态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 型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息息相关。关注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必须着眼于生态农业产品和服务需求定 位。农业生产归根到底追求的是效益,而生态农业的最终产出包括两类, 一类是产品,一类是服务,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需要满足市场和 消费者的需求。

从生产环节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就是在产出传统 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的同时,关注粮食安全,降低 能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不用或少用相应的化学物质,使其最终产品具有绿色、有机、安全无 公害的特点。

从销售环节看,生态农业要求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理 念新颖。此外,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第三产业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生态农业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对其配套设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相应的地域文化、美学含义等。因此,近年来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农 副产品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保障生态农业长足发展的根 本。生态农业发展程度以及生产规模最终要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因此, 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点关注并积极采用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 以科技进步带动生产与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农业还需要投入 现代化科技的产物,如新型肥料、机械设备等,同时注意生产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例如农畜粪 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等。这些方面考虑成熟了, 生态农业建设就已经成功了 一半。对于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如 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更不能落后。

这就要求农业发展也要跟上时代潮 流,积极发展人文气息浓、底蕴深厚的农业生态文化。相应举措包括: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 向平衡、致力于品牌建设等。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与当下市 场需求靠拢,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和发掘其内涵,同时 配合相应的服务,使生态农业得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六、生态循环农业

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七、绿色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助力乡村发展。